四、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小題。
長安晚秋 趙嘏 齊安①早秋 趙嘏
云物凄涼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流年堪惜又堪驚,砧杵風來滿郡城。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高鳥過時秋色動,征帆落處暮云平。
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思家正嘆江南景,聽角仍含塞北情。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此日沾襟念歧路,不知何處是前程。
(注)①齊安:唐郡名,故城在今湖北黃岡西北。此詩作于赴長安科考過齊安時,作者早年曾數去塞北。
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前詩首聯總寫長安全景,“凄涼”二字,定下了情感基調;后詩首聯中寫“堪惜”“堪驚”陡起高峰,直抒胸臆,接寫秋風乍起,照應標題“早秋”
B.前詩頷聯景物描寫頗具匠心——寥落殘星、南飛雁陣、高樓笛聲,韻味清遠;后詩頷聯描寫候鳥高飛、暮云四合、行船落帆,境界開闊。
C.前詩頸聯以“靜”賦菊,以“愁”狀蓮,都是移情于物,擬物作人;后詩頸聯轉寫情感,看眼前所見之景令人感嘆,聽號角之聲又讓人想起塞北。
D.前詩的描寫場景恢弘細膩,體現了天色隨時間推移由明而暗的變化;后詩既回憶了過去的經歷,又描寫了眼前見聞,虛實結合,情感豐富。
16.簡要分析兩首詩尾聯所用的手法及表達的情感。
答案:
15.D“由明而暗的變化”錯誤,先寫“云物凄涼”,再寫“紫艷半開”,是由暗而明;“后詩既回憶了過去的經歷”錯誤,《齊安早秋》中沒有回憶過去的經歷。
16.《長安晚秋》:用典抒懷,表達羈旅思歸之情。《齊安早秋》:直抒胸臆,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前程未卜的迷惘傷感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