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語文的命題方向及考查重點
一、高考評分體系透露出2020年高考方向
2020年高考,除了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制的3套全國卷外,還將出現山東、海南使用的“新高考全國卷”(基于舊課程)。此外,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份依然自主命題。所以說,2020年高考全國范圍內將出現9套試卷!那么,這9套試卷將按照怎樣的命題依據來命制呢?
教育部考試中心已正式發布由各個學科秘書主持制定的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專家表示,該評價體系集中回答了高考“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核心問題,這將成為未來新高考改革、高考命題和高考實踐的重要指南,也將成為學生復習備考的重要參考。從2020年開始,無論是全國卷,還是各省命制的試卷,都將全面對標高考評價體系。
二、2020年高考考查重點
考向1:基礎性:強調基礎扎實
高考關注主干內容,關注今后生活、學習和工作所必須具備、不可或缺的知識、能力和素養,因此要求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的掌握扎實牢靠,只有根深方能葉茂。
考向2:綜合性:強調融會貫通
高考要求學生能夠觸類旁通、融會貫通,既包括同一層面、橫向的融會貫通,也包括不同層面之間的、縱向的融會貫通。
以必備知識為例,各個知識點之間不是割裂的,而是處于整個知識網絡之中。必備知識與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之間緊密相連,形成具備內在邏輯聯系的整體網絡。
考向3:應用性:強調學以致用
高考命題關注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科學技術進步、生產生活實際等緊密相關的內容。避免考試和生活學習脫節,堅持應用導向,鼓勵學生運用知識、能力和素養去解決實際問題。
考向4:創新性:強調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
高考關注與創新相關度高的能力和素養,比如獨立思考能力、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等;
考查學生敏銳發覺舊事物缺陷、捕捉新事物萌芽的能力;
考查學生進行新穎推測和設想并周密論證的能力;
考查學生探索新方法積極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勇于擺脫思想的束縛,大膽創新。
考向5:2020年命題如何體現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
試卷中應包含一定比例的基礎性試題,引導學生打牢知識基礎;
試題之間、考點之間、學科之間相互關聯,交織成網,對學生素質進行全面考查;
使用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生活的素材,鼓勵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關心日常生活、生產活動中蘊含的實際問題,體會課堂所學內容的應用價值;
合理創設情境,設置新穎的試題呈現方式和設問方式,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善于發現新問題、找到新規律、得出新結論。
重點提示:
在2020復習備考過程中,大家一定要避免將高考評價體系中的考查要求與具體試題機械綁定。比如,新時代的高考重點考查學科核心素養,這一考查目標應該通過試卷的整體設計來實現,而不是機械地落實到某一道試題或某一類試題上。
三、2020年高考語文科的考查重點
考向1:語文高考就考兩項最核心的素養——閱讀素養和表達素養。
閱讀素養,就是在接受性、理解性閱讀的基礎上,既可多角度、多層面地閱讀,又能創造性、批判性地閱讀,最終成為積極主動的閱讀者。
閱讀題想提高正確率,首先閱讀思維要合理。所謂的“合理”,指的是:命題者遵循了作者寫詩寫文所遵循的規律,從而提出問題;作為閱讀者,也應該遵循同樣的規律去思考相關問題,方能得出準確的回答。
表達素養,就是基于表達目的或表達要求,充分考慮語境因素,使自己的表達目標清晰、對象明確、話題集中,充實而簡明、鮮明又生動。
考向2:語文高考要求考生必須背誦記憶的知識有三類
一是語言文字知識,如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的字詞句法相關知識。
二是文學審美知識,如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文學作品的文體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此外,還包括最新《語文課程標準》設計的文學作品和背誦篇目等相關知識。
三是中外文化常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基本常識。
考向3:語文高考的所有命題素材都離不開三個情境
個人體驗情境、學科認知情境、社會生活情境。尤其是生活情境包括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
考向4:現代文閱讀的論述性文本和實用性文本
主要考查信息性閱讀能力。信息性閱讀能力的得分要點是:把握文本主要概念、觀點、方法等關鍵信息,分析評價觀點和材料的關系、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關系,能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
考向5:現代文閱讀的文學性文本主要考查文學性閱讀能力。
得分要點是:對作者的傾向和意圖、作品語言與形式,讀者立場、閱讀取向、欣賞角度、評價標準等,具有一定的認識。
(綜合來自教育部考試中心、考試服務平臺、教育考試、學習哥等的資料,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