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語文備考十大核心問題
——與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組語文科秘書交流內容摘要
1.文言文試題為何不考實詞?2016屆如何復習?
2015年,“實詞”試題消失,與虛詞、詞類活用及特殊句式一道并入翻譯題的考查之中。這預示著,大家要改變復習思路與方法,不能再用死記硬背實詞、虛詞的用法來指導復習,而是要指導學生學會聯系具體的語境(前后文)合理地解釋詞義。實詞如此,虛詞及其他也一樣。
2016年高考基本沿用2015年的試卷結構。
2.為何要考查“古代文化常識”?是否有范圍?如何復習?
古代文化常識,含有諸多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考查這一類可以引導老師在文言文教學中關注這一方面的內容,有利于矯正往日文言文教學過于看重字詞而忽略傳統文化的弊病。這一板塊的考查大部分與教材內容相關,主要從考試的文本中來,即使有個別新詞,也較簡單的,學生有基本的古代文化常識,就可以解題。
試題一定不會不難為學生。沒有必要大規模系統地復習。
3.古詩鑒賞考查為何要加入教材的詩詞?怎么復習?
2015年高考古詩試題加入教材內的詩詞,大家反映加大了考查的范圍與難度。其實,專家命題時,是為了給學生一個支架,讓他們借助學過的詩歌能夠更順利地解答試題,學生只要對《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有基本的印象,就能進行比較閱讀,進而得出試題答案是虛寫(想象)的特點。
并非要引導老師把學過的詩詞在高三再教一遍。
4.為何古詩的文本這么難?設題難度大?
歷年的古詩鑒賞試題得分率都很低,在5分左右(滿分11分)。
這是一道區分度很高的試題,選取文本難也是出于這個考慮。
在設題上,專家有意識地提高難度,主要是希望通過一道試題的考查,檢測考生是否真正讀懂詩歌;如果設題過于直接或簡單,就容易套題。
5.2015年論述文的答案似乎存在較大的爭議,我們要怎樣應對?
今年1卷的論述文三題答案確實存在爭議,試題比往年的都難。
2卷的試題出得好些,大家可以做做。
我們會把這個情況反饋給命題組。
6.今年“實用類文本”(傳記)為何出得比“文學類文本”(小說)要難?
這樣命題的目的是為了平衡兩類試題的難度系數,也是有意識地引導老師與學生要重視文學類文本的閱讀。
7.語用題涉及范圍極大,明年是否穩定題型?
語用題歷來是命題創新的試驗田。這幾年五道試題比較穩定,都是成語、病句、銜接、補寫和圖文轉換,明年基本上是穩定。但是,并不是說不會變,專家有時也想創新一變。
8.補寫題沒法復習,也難以指導,明年是否會換?
補寫題,大家反映很難,希望能夠換掉,目前無法確定,這一題本來就不是讓所有學生都會做、都得滿分的。
9.材料作文為何要加上“任務型寫作”的要求?
材料作文具有多角度立意特點,一方面有利于各種層次學生的寫作,另一方面也造成一部分學生隨意寫作,有的從材料中找個詞就把它作為寫作的內容展開,往往偏離材料的含意。
比如,2014作文,有的學生就抓住“獨木橋”,展開作文,這就偏離了題意。為了避免這種隨意和偏離,就有意識地在多角度材料中,提出指令性任務,讓學生能夠圍繞材料的內容及含意,選擇最好地角度來寫作,不至于偏題。
10.今年為何考寫信?明年還會這樣考嗎?
因為寫信,一般學生都熟悉,用寫信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事實證明,有的省份學生就寫得很好;也能有意識地強調“實用文”的寫作。
明年是否這么考,目前無法確定。 |